[HBR] 事業突破四部曲 Disrupt yourself I 讀後心得
背景緣由:
在現今快速的經濟環境及科技發展,要想在一份工作可以一路做到退休將是越來越難得狀況。在美國及許多已開發資本主義國家,終身從事一份工作的「公司人」(company man)概念早已過時。美國勞工統計局的資料顯示,自1983年以來,25歲(或以上)的美國勞工,在每一項工作任期的中位數,一直保持在五年左右,男性的工作任期中位數則略微縮短。此外,1957至1964年間出生的嬰兒潮世代,在18至44歲期間,平均曾做過11份工作。追蹤1976至2006年間長期就業情況的多項研究,描繪了類似的景況:已服務同一公司至少十或二十年的勞工百分比大幅下降。相信在2023 年的當下,比例會更低。
面對工作轉換,有些人是屬於傳統的職業途徑,持續致力於在同一個產業裡面進步,一步一步往上爬,最後成為這個產業裡面一名長字輩主管,像是執行長、財務長。這樣的職涯路徑追求的是屬於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所謂的「持續性創新」(sustaining innovation):持續改善既有業務的運作,帶給現有客戶更多價值。但是我們很清楚在現在越來越扁平的組織架構下,能往上晉升的機會是越來越有限的。而且有些人對於升到最高點也不會滿意,在這種情形下,作者建議我們可以採取“破壞式創新”的職涯規劃。
何謂破壞式創新的職涯規劃:
就是持續不斷的職業轉換。以作者自身為例,大學音樂系畢業的她,一開始先進華爾街做秘書,後在投資銀行部門升到某個層級後,轉任股票分析師。八年後,她辭掉工作,製作了一個電視節目,並寫了一本童書。後來,她成了撰寫工作與生活議題的部落客,並在她的一位教會友人支持下,與人合創一檔對沖基金。相較於傳統持續性創新的職涯,這種在各類組織中工作及轉換跑道的人,就是我們所謂“破壞式創新”的職涯規劃。
為何要選擇破壞式創新?
講到這裡,你可能會有疑問說:我在職涯上為什麼一定要創新(管他是持續性還是破壞性)?我不能就安安穩穩做著我現在手邊的工作嗎?譬如說我就只想做一輩子的工程師或是業務,這樣不行嗎?
當然不是不行,但首先你必須經得起競爭的考驗,不被取代。就業市場歷來重視某些方面的表現,而隨著你各方面的表現持續改善,可能會超過雇主的要求卻無法更凸顯你的價值。或你的某些表現即使說不上傑出,但非常可靠,只是許多同儕也做得到;後起之秀甚至可能做得更有效率,而且只需要雇主支付較低的薪酬。
第二,想想轉換跑道可帶來的更大報酬成長空間。通常一旦轉換跑道,面對的局面就大不相同。在某些情況下,你的收入會先減少,但日後將獲得加倍補償;畢竟,破壞式創新若成功,你的產品最終將獲得更大需求。也請記住,就個人職涯的破壞式創新而言,報酬不僅是金錢上的,心理與社會面因素更大的滿足也很重要。
如何進行職涯破壞式創新?
原則1|找出可更有效滿足的需求
破壞式創新者尋找尚未獲得有效滿足的需求,也就是顧客已知或是未知的痛點,進入那個目前無人耕耘或感興趣的市場。
原則2|確認自己的破壞式創新能力
破壞式創新公司發現市場未有效滿足的需求後,會確認自己是否有滿足這種需求的特殊能力。它們知道,開拓新市場的風險,好過與地位穩固的既有業者競爭的風險。
原則3|為了成長,往退後或橫著走
個人在職業上升至某個階層後,很可能會安於現狀,不再追求進一步的發展。個人成長曲線,因此往往呈現典型的S形。為避免這種情況,破壞式創新者會藉由改變所扮演的角色、所處的產業或組織類型,將自己置於完全不同的成長軌道。
原則4|讓策略浮現
破壞式創新也仰賴所謂的「浮現式策略」(emergent strategy)。通常,破壞式創新者不做非常詳細的市場分析,也不會擬出步驟分明的計畫。他們保留彈性,踏出一步後,檢視各方的回饋意見,然後相應調整做法。奈飛(Netflix)便是一個著名例子,該公司最初提供實體DVD租借服務,現在則致力利用媒體串流技術出租影片。
破壞式創新帶來的效益
根據克里斯汀生對破壞式創新的研究,企業在新市場(而非在既有市場)尋找成長機會,成功機率高出六倍,營收潛力大二十倍。 我們無法以同樣的方式,來量化個人職涯中破壞式創新產生的效果,但個別證據顯示,這種創新效益可觀,可大幅提升你在財務、社會與心理層面的成功機率。 現狀無疑有很強的惰性。你生活與事業中的利害關係人,很可能會鼓勵你維持現狀。但對許多人來說,這意味著不進則退,很容易被淘汰。
我的心得
根據我的經驗,我同意破壞式創新的職涯規劃可以幫助當事人很多的成長機會,帶來不管是財富或心理程面的滿足。像之前在企業,我們很鼓勵高潛力人才進行跨部門輪調,因為我們知道要成為越高階的領導者,他必須了解不同部門的運作與歷練。所以有些業務主管會降調去做行銷專員,短時間來看雖然是屈就,但當他同時具備業務跟行銷能力後,他就可以成為事業體的負責人。
我現在在職涯上也是屬於從持續性創新轉換到破壞式創新的階段。以前在企業內,會希望持續增強精進人資相關的能力,可以在組織內獲得職位的升遷肯定。現在離開企業,我希望能利用之前十多年協助人才發展的經驗及職涯諮詢的技巧來幫助目前許多在職業轉換過程中迷茫的人們,因為如一開始所說,現在每個人在職場都需要面對越來越多自願或自願的工作轉換,不過大部分的人並沒有很好的能力跟經驗可以讓每次的轉職都為自己的職涯加分。目前想到是以一對一職涯諮詢進行我的服務,不過未來也有可能會以不同形式或跟不同人合作來提供職涯探索及規劃的服務。我相信這份工作除了帶給我財富外,更重要是我覺得有意義,做起來有成就感的事業!